找到相关内容82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集密本尊法的形成及传播

    十二,阿阁黎之业,成就禁戒律。第六、第二,第十、十四,随贪忿怒行,是近修律仪。第七、第三,十一、十五,成就田及相,是念修律仪。”⑸  印度堪布吉祥法王(shrinthakarwarma)和... 第六:明点差别及所修殊胜瑜伽;_  第七:解释“纳(na)"“塔(da)”二字;  第八:大密资粮;  第九:决定律仪;  第十:决定三昧耶义;  第十一:决定声音义;  第十二:气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451463.html
  • 关于正见的思考

    矛盾,由此才兴起争论。《解深密经》在总结整个大乘佛法框架时,这里比《摄大乘论》多了一,就是为了解般若经之密,理清般若与唯识教法关系的。  境、理清楚之后,下面讲行,具体怎么修行。《解深密经》第六,...略本,就是大纲,有《摄大乘论》,它的题目就是把大乘的精华拎出来,它是大乘佛法的总纲。这个纲领是以佛说为依据的,因为《摄大乘论》实际上是《阿毗达磨大乘经》里“摄大乘”的解说,但是那个经没有传下来,也就...

    吕新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754714.html
  • 喜乐与空无(1)

      编注:“入中论”为月称所著,内容主要阐述龙树菩萨的“中观论”。  入中论共十。其中菁华为第六“慧波罗蜜多释论”。  除此之外,班禅额尔德尼四世罗桑曲结坚赞,在“觉法”中的论著也非常好。觉法主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3555688.html
  • 杰仁波切著:新觉醒(1)

    内容均为阐明龙树主张的空性,共分为十,分别阐释如何将空性的体悟与十波罗蜜相结合,后者乃是地上菩萨所修持的善行。月称论师在第六(智慧)中对于中观哲学有很长的论述,包括了空性、二谛、评论瑜珈行、以及...应付裕如了。学术教育主要使用的典籍共有五部,第一部是弥勒菩萨所造《现观庄严论》,其中钜细靡遗的详述了各种小乘道的成就途径,运用八、七十义揭露了所谓“秘密藏”的般若智慧,在本书《睁开新觉醒之眼》的第七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759029.html
  • 天台宗教典

    相菩萨室”的一品半为序分(又称序段)。第二《寿量》中自“尔时四佛告说”以下至第五《空》的三品半为正说分(又称正说段)。第六《四天王》至第十八《赞佛品》的十三为流通分(略称流通段)。并且...(始《序品》,终《安乐行品》)为迹门,是如来(释迦牟尼)应化垂迹时开方便的权门,示真实的妙理(开权显实)所说的教法。后十四(始《从地涌出》,终《普贤菩萨劝发》)为本门,是如来开菩提伽耶觉悟成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165538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2)

    境而不散乱;[7]行舍觉支,谓舍诸妄谬,舍一切法,持心平等性,更不追忆,此乃行蕴所摄之舍心所,故名行舍。觉谓有觉,有觉有观,观察觉了之义。此七为道道中的第六,觉法分为七科,故名七觉支。   第七科...策励断除者。   (4)一来果:永断欲界第六烦恼者。   (5)不还向:励力修行断除欲界第七品至第九修道所断烦恼者。   (6)不还果:断除欲界后三烦恼之残余,不再还欲界之位也。   (7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965660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无为观

    。前面说菩萨观时,大众系学者曾说菩萨修行到然灯佛时得决定道,就是指这说的。还有南传论事第六说案达罗四派同计“决定道是无为”,当知亦是约这说的。决定道,古时译为正性决定,其后译...理性在,谁也否定不了或改变得了的。   舍利弗昆昙所建立的这二无为,在南传论事第六,说到案达罗四派,亦有这样的思想,就是他们共同计著的“决定道是无为”,是为最大证明。可见这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865951.html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(白 话 解 释)

    往生呢?因为如不往生净土,在恶多善少的秽土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难保不造恶业;而往生净土后,则有了一个永不退转的向上的环境。这是一种方便法门。   第六  正信希有分  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,颇有众生,...心,“云何应住?云何降伏其心?”这两个问题的回答,其回答大体可以简要地概括为:“超离诸相、破除执著”。   第一  法会因由分  如是我闻。 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...

    刘永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1366297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2)

    的阿罗汉,这便叫做中中生。  再其次是中下生。中下生,属九品往生中的第六。释迦牟  佛又说,若有相信佛法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并能孝顺父母、奉养父母  ;立身处世,不忘仁慈。这样的人,到了临命终时...心志散乱,不能集中,只好去修以下的「散善三观」了。所  谓的「散善三观」,粗分为上中下三;如详细再分,每一品又可分  为三,合起来总共有九,兹分别说明如下:  (一)上品:共分三个等级  1.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970856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鸿胪寺及其外交管理职能

    》卷一一三《官氏志》载,北魏太和“十五年七月,置司仪官”。《前职员令》有典仪监,从第五上。又有治礼郎,从第六下。《后职员令》,治礼郎降为从第九。《隋书》卷二七《百官志中》谓,北齐司仪署有令、丞,...一一三《官氏志》所载前《职员令》,大鸿胪从第二上,主客少卿从第三上。太和二十三年(公元499 年)后《职员令》,大鸿胪降为第三,主客少卿已改称大鸿胪少卿,降为第四。据《隋书》卷二七《百官志中》,...

    黎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779257.html